“鹰派预期”成欧元上行重要逻辑!欧元兑美元有望重返至1.10
尽管银行业压力不断加大,但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正巩固欧央行作为全球主要央行中“最后的鹰派”,这给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买入欧元的最强逻辑支撑。在欧洲央行将利率提高了50个基点之后不久,拉加德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让欧元区通胀回到目标水平是“不可谈判的”,且不会涉及“权衡”。
相比之下,美联储加息幅度较小,并表示一些政策制定者已考虑暂停加息,安德鲁·贝利领导的英国央行加息幅度也为25个基点,并表示通胀可能“大幅”放缓。一般来说,央行之间的货币政策分歧扩大,是外汇和国债交易的最核心逻辑。
欧元兑美元“看起来很便宜”;鉴于利差收窄,法兴银行策略师认为,欧元兑美元将在第二季度末升至1.10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花旗集团、法兴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外汇策略师们表示,欧洲央行坚决抑制通胀的举措为欧元提供了助力,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将欧元推高至兑换1.10美元。本周的通胀数据可能鼓励欧洲央行仍将在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之后继续加息的观点,从而推动欧元上涨。
拉加德上周表示,欧洲央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必要时应对通胀风险,同时在威胁出现时帮助金融市场。拉加德上周三在法兰克福召开的欧洲央行观察员会议上表示:“在中期将通胀拉回2%没有商量余地。”“我们将遵循一项强有力的战略,该战略依赖数据,并随时准备采取行动,但不会围绕我们的主要目标进行权衡。”
拉加德承诺在必要时支持金融体系,但同时也对消费者价格风险保持了稳定的关注。拉加德坚称,在最近的全球市场动荡中,消费者价格风险尚未显示出任何消散的迹象。拉加德上周表示:“我已经明确表示,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没有取舍。”“我们有足够的工具在必要时向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保持货币政策的平稳传导。”
欧元区的数据重点将是于周五公布的核心通胀数据,这一数据报告可能会为欧洲央行的鹰派和鸽派提供关于下一步加息计划的重要指引。欧元区的总体价格增速可能会大幅下降。经济学家普遍预测欧元区整体的通胀率将下降,最乐观的预测显示下降近两个百分点。这种动态可能反映出该地区每个最大的经济体都出现了类似的通胀放缓。
然而,剔除能源和食品等波动因素的欧元区核心通胀指标可能会走另一条路,进一步加速达到欧元时代的新纪录。目前经济学预测欧元区3月整体CPI同比上升7.4%,前值为8.5%,但预计核心CPI同比增长5.7%,或将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的利率投资组合经理Kim Hutchinson表示:“欧洲央行可能向我们传达了央行中最强硬的信息。”“拉加德听起来仍然非常有信心,如果他们的基线不变,他们将继续加息进程。”
欧洲短期掉期的利率正在追赶美国同类利率,在3月初将双方利差缩小至仅70个基点。法国兴业银行策略师表示,这一水平上一次出现是在2021年,当时欧元汇率高于1.21美元。
Russell Investments全球汇市主管Van Luu表示:“基于更为积极的趋势,以及欧洲债券与美债的收益率差距不断缩小,我们预计将在未来一到两个月增加欧元多头头寸。”“美联储可能会停止紧缩周期,然后比欧洲央行早几个月转向。”
截至上周五,货币市场预期美联储最早将于6月降息,欧洲央行预计将加息至至少9月份。
可以肯定的是,欧洲央行的相对强硬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该央行在美联储加息四个月后才开始加息,而且还要应对能源危机,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的全面冲击,因此加息周期将在美联储停止加息后才将出现结束信号。
但是BNP Paribas 资产管理公司的首席市场策略师Daniel Morris表示,欧洲出现严重的紧张迹象可能只是时间问题。“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欧元区的通胀状况更糟,”他表示。“如果美国需要衰退来降低通胀,为什么欧洲不可以呢?”
就目前而言,欧洲经济已经证明比预期的更有弹性。上周的数据显示,经常账户盈余增加,而负利率的结束正吸引资本回流欧洲,为欧元提供了较长期的提振。
期权交易员在1.10美元处看到巨大障碍——如果欧元能够突破该水平,1.13美元和1.15美元将是下一个重要水平
在上周五,市场对德意志银行流动性的担忧情绪升温,可能在短期内继续令欧元承压,但这也可能是一个买入的机会。
一些驻欧洲的外汇交易员表示,欧元兑美元跌至1.0713美元曾吸引大量买盘力量入场。瑞银集团的外汇策略主管James Malcolm表示:“精明的快钱对期权头寸的需求不断增长,如果欧元走强,这些期权头寸将得到回报。”
对花旗策略师而言,1欧元兑1.10美元的水平将是关键。策略主管Vasileios Gkionakis表示,一旦突破这一水平,杠杆、实物货币和企业账户将被迫追逐上涨。他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逐渐转向鸽派的美联储、仍处于加息周期的欧洲央行,以及强劲的欧元区经常账户收支动态,都预示着欧元将全面上涨。”“欧元兑美元的上行是这些市场力量最简单、最纯粹的表现。”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