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便宜宠物医院为何却反复“喊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实习生宋家哲 深圳报道
一人一猫或一狗的生活是当下年轻人追求的生活。
但宠物看病贵问题困扰着众多“铲屎官”。据国联证券统计,给宠物看一次病,手术费平均在5000元以上,压力较大。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宠物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00亿元增至2021年的54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2%。预计将于2026年增至135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0%。
1月24日,该行业龙头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正式递交IPO招股书,寻求纳斯达克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新瑞鹏近年来也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2020年、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0.08亿元、47.84亿元、43.1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0.00亿元、-13.11亿元、-11.09亿元。
《2022年宠物医疗白皮书》显示,2022年接近45%的宠物医院利润率在10%以上;同时,也有五分之一的宠物医院处于亏损状态。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或是,目前我国宠物医疗行业还在相对初期的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上游药品领域仍是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下游宠物诊疗机构竞争相对激烈,兽医人才参差不齐。
我国宠物医疗市场具备想象空间,但如何更好地实现细分化精准医疗、制定标准化的行业政策规范、建立良性的行业竞争还需要行业不断努力,才能推动宠物医疗产业良性发展。
宠物医疗市场具有想象空间
近年来,年轻人养宠物已成为热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城镇宠物主人数达到6844万人,同比增加了8.7%,其中近一半是90后。
随着年轻一代对宠物健康意识不断增长,国内宠物护理市场将持续扩容。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我国家庭宠物拥有率约23.7%,而美国家庭宠物拥有率已达69.7%;从养宠平均支出来看,2021年我国一线城市单宠年平均支出约4700元,约美国单宠年消费的58%;预计2026年国内宠物护理市场规模将提升至1360亿。
此外,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宠物犬大部分年龄偏低,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数量为2146万只,占比39%。据此推算,2022-2026年将有大量宠物犬进入老年期,不考虑死亡因素,到2025年以8-14岁的老年犬数量将增至约3247万只,宠物经济进入“老龄化”时代。
这意味着,宠物医疗市场在增长性方面具备想象空间,也吸引了资本布局。
2018年,高瓴向瑞鹏注入巨资持有35.8%的股份,并将旗下宠物医院与瑞鹏进行资产整合,形成新瑞鹏集团。另外,新瑞鹏的投资方还包括阳光融汇资本、达晨财智等一大批投资机构。
据招股书,新瑞鹏将业务分为三大块,即以医疗为主的宠物护理服务、以润合为代表的供应链业务以及以阿闻医生为代表的本地服务。
在资本助推下,新瑞鹏成为佼佼者。从招股书上来看,新瑞鹏坐拥23个宠物医院品牌和近1900家宠物医院,是竞争对手中排名第二至第十的总数的3倍,可谓一骑绝尘。
除新瑞鹏外,该行业内很多企业均受到资本青睐。动脉橙数据库统计,从2015年到2023年1月,我国宠物医疗赛道共计发生81起融资事件,融资上百亿元。
宠物看病贵,医院却盈利有限?
但发展快并不意味着赚钱容易。《2022年宠物医疗白皮书》显示,2022年接近45%的宠物医院利润率在10%以上;同时,也有五分之一的宠物医院处于亏损状态。
行业龙头新瑞鹏近年来也一直处在亏损状态。2020年、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0.08亿元、47.84亿元、43.1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0.00亿元、-13.11亿元、-11.09亿元,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从毛利率看,宠物医院远低于宠物食品公司和人类专科医院。例如2022年,新瑞鹏毛利率为5.6%;同年,爱尔眼科毛利率为50.5%,国内最大宠物食品企业乖宝宠物毛利率为32.6%。
在合并之前,瑞鹏集团虽然规模较小,但实现了盈利。其在2016年至2017年累计实现营收约5亿元,净利润约4400万元,然而合并之后却持续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部分宠物医院盈利有限,但宠物“看病贵”却是普遍问题。据《2022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78%的宠主认为“宠物看病贵”是宠物就医的最大痛点。
有不少宠物主人表示,“宠物看病比人还贵”。据国联证券统计,给宠物看一次病,手术费平均在5000元以上,相当于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
其原因为何?据了解,宠物看病贵主要在于,检查费和医药费。因宠物生病无法自述病情,需进行大量检查,病情诊断依赖于医生的医疗水平,而市场上宠物医生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的宠物医疗人才缺口还比较大。据《2022年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统计,截止2022年,我国官方兽医13.6万人,执业兽医16.5万人,乡村兽医17.7万人,对比发达国家,每千人对兽医服务的需求比例,我国执业兽医缺口约在30万人。
此外,目前国内宠物医疗临床药品仍大量依靠进口,价格高昂。据中信建设数据,国内70%的宠用药,都来自进口供应;宠物疫苗的外资品牌市占率高达90%。宠物药依赖进口,价格也相对较高。
由于我国宠物药品企业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现阶段国外品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新注册的357种宠物新药只有7%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原研药。
目前尚难形成规模效应
成本高是宠物医疗行业普遍面临的痛点。按常理来说,新瑞鹏旗下拥有近2000多家宠物医院,比起单店似乎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但规模效应似乎在我国宠物医院行业失灵。
对比来看,同样通过资本并购快速扩张的美国宠物医疗机构VCA却走出了成功之路。早期VCA也曾亏损,但随着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规模效应,最终实现盈利。
长江证券分析指出,其能产生规模效应的前提是,宠物医院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具备可标准化和可复制化。这就要求宠物医疗行业的上游药品和设备产业足够成熟、兽医人才稳定供应。
由于目前我国宠物医疗行业还在相对初期的阶段,所以药品、设备国产化不足、兽医人才参差不齐,这也是制约新瑞鹏产生规模效应的原因之一。
在行业格局方面,单体医院仍为宠物诊疗机构的主要形态。从医院数量上看,非连锁宠物诊疗机构占比远高于连锁宠物诊疗机构占比。截至2022年10月,新瑞鹏、瑞派、瑞辰、萌兽医院、宠爱国际等全国头部连锁宠物诊疗结构占比约13.2%。
随着养宠人群的增加和宠物消费的增多,互联网+医疗思维和线上问诊业务的布局也逐渐扩展。京东健康在2021年率先推出“互联网宠物医院”后,诸多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宠物医疗产业,新瑞鹏、瑞派等大型宠物连锁医院也在推动互联网诊疗发展。
2022年,新《动物诊疗结构管理办法》,规定动物诊疗结构可以通过在本机构备案从业的执业兽医师,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动物诊疗活动,这将会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宠物诊疗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