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龙腾湾区·桥见未来│拥抱深中通道,珠海阔步向“高”向“新”

2024-07-08 15:13 作者:文辉 来源:金羊网   阅读量:7177   

长虹卧波,架起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黄金通道;巨龙飞跃,擎起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坚实脊梁。

珠海,与深圳分处珠江入海口的东西两端。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让深圳和珠海正式进入“一小时生活圈”,两地在产业协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将迎来不可估量的“双城联动”新机遇。

近日,由广东省委网信办组织的“龙腾湾区·桥见未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珠海,通过走进珠海高新区、走访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现场等,了解深中通道这一“超级工程”将为珠海产业升级、文旅发展等方面带来的“超级流量”,感受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的全新脉动。

进一步推动产业上下游交流互通

在位于珠海高新区内的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央广网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作为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的重点项目之一,主要聚焦新能源储能和智能制造装备两大领域,致力打造大湾区高端智造总部产业基地。随着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车,园区内企业将如何进一步与深圳、中山等大湾区城市携手,加速形成具有明显区域竞争优势的集群化供应链和生态链体系?

珠海安易控江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和研发基地于去年七月初在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深中通道开通之后,珠海将成为深圳产业向外延伸的重要承接地。从深圳来到珠海投资,我们明显感受到了低租金、配套好等有利条件,与我们企业的需求实现了高度的匹配。”该企业总经理胡志敏向央广网记者表示。

同样于近两年将研发中心落地在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的,还有广东钠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张满强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之所以会选择落地珠海,深中通道开通是企业最看重的条件之一。“我们的上下游配套产业,有部分是来自深圳、东莞,借由深中通道,产业上下游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更紧密的交流互通,这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撬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资源,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张满强说。

珠海高新区科技创新展示厅内

2023年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336.84亿元,增长2.0%;拥有南方软件园等孵化载体面积超175万平方米,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全市第一……在珠海高新区科技创新展示厅内看到的一项项详实数据,让央广网记者深刻感受到珠海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高”与“新”。

得益于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的相继开通,越来越多的港澳商人也选择来到珠海高新区,在这里投资、旅游、生活、安家。

“在珠海高新区,我们可以通过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非常便捷地往返香港、深圳、珠海等地区之间,在这里投资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珠海澳图美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王粤欧说。

据珠海高新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智刚介绍,目前已经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以及后续将建设的深珠通道,将成为珠海高新区对接大湾区的三个战略通道,让珠海与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更加畅通,实现区域能级跃升。

加速建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交通运输网络的越织越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加速度”。在珠海,预计于2024年底建成通车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现场

据悉,黄茅海跨海通道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起于珠海市高栏港区,东连港珠澳大桥,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于台山市斗山镇。工程全长约31公里,其中跨海段约14公里,设700米级超大斜拉桥2座;中、长隧道各1座;互通立交4处。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让珠江口东西两岸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的地理位置则更靠西侧,位于珠江西江的崖门入海口。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更好地发挥港珠澳大桥向西拓展的作用,带动粤西地区发展,为大湾区一体化搭建全新的交通大动脉。”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向央广网记者表示。

文旅产业蓄势迎接“超级流量”

在加速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阔步向“高”向“新”发展的同时,珠海也是一座拥有“诗与远方”的浪漫海滨城市。在珠海行程即将结束之际,采访团一行来到珠海市金湾区的“网红”打卡点——横石基沙滩、沙拦落日旅拍营地,在落日余晖、海风轻拂、游人如织中感受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蓬勃气象。

珠海市金湾区沙拦落日旅拍营地

据悉,通过优化文旅载体空间、开展丰富文旅体活动、深耕产业配套建设等有力举措,近年来,金湾区文旅市场不断提速增效,有效激发消费新热潮。2023年,金湾区全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83%。2024年第一季度,金湾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51.75%。

金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史建利表示,对于深中通道将带来的“超级流量”,金湾区在文旅资源整合、培育新业态、打造品牌活动、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将持续发力,努力实现交通“客流量”转变为旅游“留客量”,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湾区贡献“金湾力量”。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