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体的比例要达到85%
地表水达到或优于三类水体的比例将增加到853,354
继续打好碧水之战
本报记者孙秀燕
《人民日报》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级的国家控制断面比例已提高到83.4%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体的比例要达到85%如何看待这个约束性指标,实现目标需要付出哪些努力,会面临哪些困难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经评估的国家控制部门的数量已增加到3 641个,未达到标准的情况已逐一分析
需要5年提高1.6个百分点这个目标容易实现吗
2019年,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74.9%,一年内上升到83.4%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东表示,据测算,即使扣除疫情影响,十三五末,好水比例在80%左右此外,水污染治理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水质跃升是长期治理成果的集中体现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博认为,设定85%指标有两点考虑:第一,稳中求进十四五期间,不能单纯追求以水环境理化指标评价为基础的水体优良比例,不鼓励各地设定过高的水质目标地方政府可以围绕巩固成果,提升质量,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统筹上实现突破二是实事求是水质目标的设定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考虑江河湖泊之间的联系,自然背景的影响等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当地合理意见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水质指标上,而且十四五期间国家控制断面由1940个增加到3641个,意味着地方当局面临更大的考核压力。
从目标可达性出发,环境规划院对3641个国家控制断面的水质现状类别,超标指标,超标频次和超标倍数进行了深入分析王栋表示,自然背景超标的路段是不可控的,人为因素超标的路段应该是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从污染控制到流域因素系统控制的转变
大规模建设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能力,加强管网建设,努力提高污水收集率,依托水利工程,应用科技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在过去的五年计划中,中国水污染防治的道路已经明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近期由于管网建设滞后,污泥处置不力等涉水环境问题,不少已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也反映出当前水环境管理中仍存在的问题
王栋表示,虽然碧水保卫战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四五规划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首先,水的任务
关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水生态系统不仅是水环境管理的高级目标,也是改善水质的有力手段王东表示,生态环境部最近几天发布《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很好地体现了用生态方法改善水环境的思路,也表明治理思路正在从污染治理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的系统治理和统筹规划转变
谢天谢地,填补短板的工作正在加快日前发布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表示将新增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水生态环境问题
清晨,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南明河东岸,不少市民在滨水休闲公园晨练童年的清澈河流回来了!市民闫对南明河的变化印象深刻
我们在南明河流域建设了16座下沉式再生水厂,每年向南明河供水4.5亿吨,彻底消除了黑臭水体2020年三类水质达到5个月以上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风后说
一直是人们的期待,也是水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之一张博表示,生态环境部要继承和发扬十三五时期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等攻坚战,着力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突出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巩固提升治理成效,推进县城黑臭水体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更好的亲水空间和体验
十四五规划未对劣V类水体设置具体指标如何保证成绩不反弹
王栋表示,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技术纲要中,设计了劣V类水体比例控制指标,呼应了十四五规划中基本消除劣V类国控断面的任务不仅如此,专项规划还特别设计了亲民指标,更加关注群众身边的水体,让群众更容易受到水质变化的影响,便于监督,从而更有获得感
控水不仅有绑定指标的指挥棒,还能及时传递压力和压力
实地方主体责任,推进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还有工作机制保障。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正在不断完善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通过分析预警,调度通报,独立调查,跟踪督办等方式,逐月分析水生态环境形势,精准识别突出问题和工作滞后地区,并及时发出预警适时开展水环境达标工作滞后地区调度会商,督促相关地方分析滞后原因,落实整改措施,针对久拖不决的问题,组织开展独立调查,实行清单管理,逐一销号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