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双C“降价不减配”,底气从何而来?
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异常内卷,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有的品牌在用技术、服务打动消费者,有的品牌则用价格俘获消费者的心。而在整个行业中拥有“理工技术男”形象的零跑汽车则通过双C产品继续稳固15-20万级别的新能源市场地位。
就在8月1号,零跑汽车官方宣布,调整C01 606智享版、717智享版、630四驱性能版以及C11 650智享版、580四驱性能版在内的多款C系列车型官方指导售价,调价幅度最高为2万元。
实际在价格调整之初,零跑汽车在今年3月份就已发布2023款全系产品,重新定义 15-20 万元选车标准,零跑追求的不只是油电同价,而是要真正做到电车比油车的购买价格更低。
做到“降价不减配”的底气是什么?
在官方这次正式调价之前,零跑的产品已经成为这个级别的标杆之作,比如热销的零跑C11、拥有高颜值的零跑C01。
从销量上看,在今年6月和7月均连续获得历史新高,其中7月份零跑汽车交付了 14335 辆,其中 C 系列车型交付超 1.2 万辆,占比约 85%。
在如今热销的情况下仍然进行价格调整,有这般底气我相信更多是出于“降价让利”的考虑。
其次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零跑汽车部署的全域自研路线,比如动力、智驾、座舱系统等方面都是从底层开始搭建,实现“软件+硬件”全部自主研发,包括零跑自研自产的零部件率70%。我想,这才是零跑能够做到“降价不减配”的底气。
零跑C11|教你如何感受智能
有人说十几万元的车不配有智能化,然而这在零跑的双C系列产品来看,纯属谬论。零跑C系列部分高配版车型官方调整指导售价,让用户以70%-80%的行业价格获得100%功能配置,重点是智能化上的体验。
比如售价 18.98万元的C11 650智享版,就拥有Leapmotor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搭载28个高精感知硬件,可实现HWA高速辅助驾驶、ALC自动变道辅助、LCC车道居中等功能,后续还可订阅NAP智能领航辅助系统。
覆盖日常城市驾驶、高速长途自驾、停车场泊入泊出、红绿灯路口、交通拥堵等全场景,为用户出行提供全时、全方位驾驶辅助。
这些功能在以前30万元以内的任何一款燃油车上都是享受不到的。如今在不到20万元的车型上就能拥有,内心对智能化纯电车型有需求的和探索渴望的用户再合适不过,这对于再次突出了零跑双C的高品价比!
C系列车型还全系标配Leapmotor OS智能座舱,以高通骁龙8155A为技术核心,首创一颗芯片控制智能三联屏,满足舱内行车、娱乐多形态需求,前后排联动的AI超级智能座舱打造出三居室模式。
18.98万元的C11 650智享版品价比是比较高的,在同级别领域中算是佼佼者。最后,还有OTA升级的体验,十年前,可能买了一辆油车后车企的服务以及车辆的成长周期就已经到达了终点;然而在十年后的今年,你购买了零跑汽车后,车辆的成长周期也才刚刚开始,毕竟这是一辆会升级的智能汽车,可以做到常用常新。当然这也是依托于零跑的全域自研路线。零跑用电子产品的思维做汽车,不断的迭代升级,将更完美的产品呈现出来。
零跑C01|品价比与颜值融为一体
除了零跑C11以外,“双C”另一位选手零跑C01以极致的品价比和颜值成功破圈15-20万级新能源市场。
首先是外观颜值上,零跑C01的外观造型极具辨识度,经典耐看的科技自然美学,将创新技术融合在温和优雅的感性外表内,特别是侧面的设计,看起来非常修长。
车身尺寸方面,零跑C01的车长就能引起大家的注意,5050mm 的车长算得上同级别最长,还是有一些行政轿车的影子的。
这么看下来“双C”的综合产品实力不容小觑,那与C11不同是,零跑C01上还搭载众多“黑科技”,比如CTC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新车将电池与底盘车身合二为一,既是车身底盘结构又是电池结构,整体结构效率更高。CTC技术为零跑C01全车扭转刚度提高25%,车身扭转刚度越大,抗冲击性越高,这意味着零跑C01具有更好的驾驶控制性能和更快的底盘响应效率。
零跑C01不仅搭载前沿技术和高颜值的外观,续航上也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高品价比的体现,23款零跑C01 CLTC工况最高续航717km,可以做到一周一充,在这个价位能有700km续航里程的车型并不多,能够对达到717km的也仅有零跑C01。
从零跑近一年的走势来看,能够看出零跑从去年在港交所上市至今,每一步都走得尤为重要,今年二月份零跑发布的增程/纯电双路线,再到零跑C11增程版上市、七月份LPEE 3.0 四叶草平台发布。而如今也“双C”产品也在正式突围,真正的降价不减配。当然零跑这一决策是为了给用户让利,让大家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产品综合实力拉满的产品。这也正是标题所说,零跑用“双C”告诉你何为真正的品价比。相信零跑汽车在发布“双C”策略会获得更好的成绩。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